Important fact

Monday, August 09, 2004

高 句 丽 史 话

高 句 丽 史 话





高句丽族是古代生活在现今中国辽东地区和朝鲜西北地区的古代土著民族。其生活地区之广泛,民族历史之悠久,在我国东北古代史和朝鲜古代史上屈指可数。本文简约记述了高句丽的一些历史,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交流。
    
    ◆ 高句丽族的起源
    
    高句丽族很早就开始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和中部地区活动,我国先秦古籍《逸周书·五会篇》载:“北方台正东高夷。” 后世人孔颖达疏云:“高夷,东北夷高句丽。”这是早期中国对高句丽族的认识。
    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又说:“予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是古代对东方沿海一带夷人的总称,因居东方,又称东夷。又因种类众多,故称九夷。据考证有玄菟、乐浪、高丽、满饰、扶馀、索家、东屠、倭人、无鄙。九夷中其三即高句丽。
    高句丽族的源头在哪里呢?《三国志》载:“又有小水貊。句丽作国,依大水而居,西安平县北有小水,南流入海,句丽别种依小水作国,因名之为小水貊,出好弓,所谓貊弓是也。”由此可见,高句丽应当是从貊族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支系。因此中原史家仍把高句丽人称作貊人。
    众所周知,貊族是古代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中部一带的土著民族,这一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分成几个支,高句丽就是其中之一。
    高句丽族在经历了较长的发展阶段后,分裂成五部。《三国志》记载: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
    而这五部的高句丽人散居在我国东北和朝鲜西北,形成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国家。如沸流国、黄龙国、荇人国、盖马国等。中国三大古籍之一的《山海经》中有云:“巨燕在东北陬,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这里所说的盖国,应当就是指朝鲜半岛盖马高原上的盖马国。战国时代,燕昭王胡服骑射,大破东胡,开疆拓土,其势力远达朝鲜半岛北部。由于燕国的影响,高句丽族的居民也学会了使用铁器。位于鸭绿江中游南岸的慈江道渭原古坟中就曾出土了公元前三世纪燕国货币“明刀”和铁制的锄、镰、半月刀、匕首和矛等遗物。
    到公元前二世纪末,汉朝在征服古朝鲜后,把高句丽五部的部分地区划为高句丽县,归属于玄菟。《后汉书》记载:“武帝灭朝鲜,以高句丽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北史》亦载:“汉武帝元封四年,灭朝鲜,置玄菟。以高句丽为县以属之。”
    
    ◆ 朱蒙建立高句丽国
    
    公元前三十七年,扶馀国贵族出身的朱蒙在卒本地区(今我国辽宁省桓仁地区)建立了高句丽国。
    《三国史记》对朱蒙建国有两种记载。一说:朱蒙一行“至卒本川,观其土壤肥美,山河险固,逐欲都焉。而未遑作宫室,但结庐于沸流水上居之。国号高句丽,王以高为氏。”一云:“朱蒙至卒本扶馀,王无子,见朱蒙知非常人,以其女妻之。王薨朱蒙嗣位。” 在这两种记载中,第地二记载较为符合道理。朱蒙到卒本地区时,那里已有国家,就是卒本扶馀国。卒本扶馀国王见朱蒙是个有才能的人,就确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朱蒙在卒本扶馀国王死后,便把原国名改为高句丽国,重新组织了国家机构,加强了国力。
    不少学者认为:公元前三十七年,朱蒙建立高句丽国家的地区是高句丽五部中的桂娄部,就是说,朱蒙在桂娄部建国,逐步统一了五部。这种说法有较为可靠的根据。李贤在注《后汉书·高句丽传》时写道:“今高骊五部,一曰内部,一名黄部,即桂娄部也;二曰北部,一名后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一名左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即灌奴部也;五曰西部,一句右部,即涓奴部也。”高句丽国把楼娄部称作内部、黄部,当作国家的中心,由此,可知朱蒙建国应是在桂娄部。
    关于朱蒙在桂娄部建国,从《三国志》中也能发现。《三国志》载:“本涓奴部为主,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 而朱蒙建国后,高句丽国家自其始祖传二十八代,一脉相承,中间未曾有他部代立之事。由此亦可证明,朱蒙建国应是在桂娄部。
    关于桂娄部代替涓奴部成为高句丽的主体,在朝鲜的《三国史记》中也有记载。据《三国史记》记载,公元前三十七年之前,在沸流水上游有个国家,即前文曾经提到过的沸流国。沸流国为涓奴部所建之奴隶制小国。公元三十七年,朱蒙到沸流国和松让王辨论,“松让曰:‘我累世为王,地小不足容两主,君立都日浅,为我附庸可乎?’王忿其言,因与之斗辩,亦相射以较艺松让不能抗。二年夏六月,松让以国来除,以其地为多勿都,封松让为主。”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在朱蒙建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三十六年,桂娄部即代替了涓奴部成为高句丽的主体。
    在随后的岁月里,高句丽国逐渐统一了高句丽五部,把原有的五部划为了国家的行政区域。
    
    ◆ 高句丽国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的东汉建立后,高句丽国成了东汉的藩属。此时的朝鲜半岛北部的乐浪、带方等地依旧处于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而在半岛的南端,则存在着三个小国――马韩、辰韩、弁韩,史称三韩。
    公元三一三年,高句丽趁西晋王朝的混乱和衰落,吞并了带方、乐浪,后迁都乐浪(即平壤),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公元三四六年马韩中的一个小部落统一马韩诸部,建立了百济国, 国王姓扶馀,系从北方南迁的高句丽人。公元三五二年,另一弁韩中的小部落则统一了弁韩、辰韩诸部,建立了新罗国,国王姓金,系本地人士。自此,朝鲜半岛进入新罗、百济、高句丽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段时间,由于西晋王朝的衰落,中国的北方地区形势纷乱,出现了匈奴、羯、鲜卑、羌、氐五胡乱华的局面。和高句丽相近的辽东地区,先是由鲜卑慕容氏建立了前燕,后由汉人冯拔建立了北燕。
    公元三三七年,鲜卑首领慕容皝称燕王,建立前燕。公元三四一年,慕容光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县)后,大破高句丽,高句丽臣服。北燕是汉人冯拔取代后燕而建立的国家。当时的后燕被鲜卑拓拔氏的北魏政权驱逐到辽西。公元四零七年,冯拔杀燕国主慕容熙,立高句丽人高云为天王。二年后,高云为左右所杀。冯拔自立为天王,建立北燕。北燕占据着辽东和辽西,是一个较为弱小的割据势力。不过,高句丽仍然向北燕称臣。
    公元四三六年,北燕为北魏所灭。冯拔逃往高句丽,后被高句丽王所杀。高句丽改向北魏称臣。可能是慑于中原王朝的强大,也可能是出于对中原汉文化的仰慕,高句丽对中原的各个王朝(哪怕是地方割据的小政权)通常都采取臣服的政策。但是,高句丽在朝鲜半岛上却保持着霸主的地位。
    高句丽与百济关系恶劣。屡有战争发生。高句丽广开土王六年(公元三九六年)王率水军攻百济,“百残(济)王困逼,献出男女生口一千人”。长寿王六十三年(公元四七五年),“王帅兵三万侵百济,陷王所都汉城,杀其王扶余庆,虏男女八千而归。”婴阳王十八年(公元六零七年),“遣师攻百济松山城,不下,移袭石头城,虏男女三千而还。”
    
    ◆ 高句丽国的内乱与唐帝国亡高句丽
    公元六世纪末,朝鲜半岛南端的新罗逐渐强大起来。七世纪初,新罗占领了高句丽纵深二百五十公里的土地。
    四十年后,高句丽发生政变,宰相泉盖苏文弑其国主高建武,另立高建武的侄儿高藏当国王,由泉盖苏文专政。和所有的当权者一样,泉盖苏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外战争来提高自己的威望。于是,他和百济建立了联盟。
    公元六四四年,高句丽向新罗进攻,宣称要索回失去的国土。高句丽军一路连陷四十余城而仍不停止,新罗国危在旦夕。此时的中国进入了唐时代,而新罗国正是唐帝国的盟友。
    于是,新罗国王向唐告急。唐命高句丽停战,泉盖苏文拒绝。公元六四五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亲征,拔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接着连破白崖城(今辽宁海城),盖牟城(今辽宁盖州)。
    但是,唐帝国的军队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遭到了高句丽名将杨万春的坚决抵抗。后由于冬天来临,唐军被迫撤退。
    高句丽虽然抵住了唐的进攻,但也无力再向新罗发难。公元六六六年,泉盖苏文逝世,在他的儿子之间爆发激烈的夺嫡斗争。其嫡子泉男生夺嫡失败,投奔中国,希望中国能发兵助他夺回权位。此时唐帝国已经将半岛上的百济灭亡,并将日本列岛倭奴国的势力驱逐出朝鲜半岛。泉男生来投,给了唐帝国灭亡高句丽的最佳时机。
    唐高宗派大将李勣为统帅,以泉男生为向导,由陆道东征。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唐军攻破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俘其国主高藏,高句丽亡。
    高句丽王国自朱蒙于公元前三十七前建国,其间历二十八代,于公元六六八年亡国,共传七百零五年之久。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